实验室概况

发布时间:2020-05-21浏览次数:48

  上海市现代光学重点实验室由我校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庄松林教授领衔(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为朱亦鸣教授。


  实验室于2001年由上海市科委批准成立,其涵盖的光学工程学科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上海市重点学科,2004年通过上海市科委组织的评估验收; 2007年,实验室获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资格; 2009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2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优秀展品奖、2013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优秀展品奖(银奖)。实验室还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单位,并分别为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光学学会工程光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学仪器分会以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光学仪器分会挂靠单位。


经过多年实践,本实验室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研究领域:


Ø  基础光学:光电材料、理论光学以及微纳光学技术;


Ø  光学影像:医用光学影像、成像与显示光学以及太赫兹影像技术;


Ø  波谱技术:精密波谱技术、信息光学以及太赫兹波谱技术。


  实验室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国家千人计划2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上海市千人计划5名,上海市东方学者2名,上海市曙光学者3名,上海市浦江人才2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3名,上海市晨光学者3名,博士生导师21名。研究团队于2010年5月获2007-2009年度上海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并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优秀团队称号(推荐)。


  除了人才培养方面的出色成果,实验室在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方面也有着卓越的表现。实验室近三年承担的课题有:国家973计划项目6项;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2项;国家863计划3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发专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计35项,其中重点1项,国际合作2项,面上17项,青年19项;上海市科委项目共34项,年平均科研经费3000万元以上。


  在科研成果方面,实验室近三年在影响因子3.0以上的发表SCI论文40篇以上,包括Nature Photonics 1篇、Nature Group刊物2篇(Light, Scientific Report各1篇)、Chemical Reviews 1篇、Nano Letters 3 篇、以及Advanced Materials 1篇等,其中在国际顶级光学期刊Nature Photonics上发表的Observation of the inverse Doppler effect in negative-index materials at optical frequencies,是上海市近五年来在该光学工程学科发表的唯一一篇、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二篇Nature、Science级别的学术论文。Nature Photonics杂志同期刊登了斯坦福大学Evan J.Reed教授的评论文章,并给予该论文高度评价:”… is a thought-provoking experiment utilizing a negative-index material.... are sure to provide an exciting playground for future explorations of the Doppler effect and its exotic variations “。 此外,实验室还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以上,其中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作为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委员会的挂靠单位,2009-2012年间实验室已完成34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正在制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10项,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共12项。目前,实验室正稳步的朝着“综合性、交叉型、国际化”的目标奋进。




实验室主任:庄松林


庄松林,1940年8月14日生,江苏溧阳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探月计划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仪器科学和技术教指委副主任。


庄松林院士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62年至1979年在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工作。1979年赴美国威恩密歇根州立大学作访问研究,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83年回到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任所长、高级工程师。1988年至1992年任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5年至今任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庄松林院士长期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多项荣誉奖。设计了百余种光学系统及仪器,是国内率先开展光学系统CAD的研究者。主持完成了国内最大的光学仪器设计软件系统,在统计试验总极值最优化方法及公差的非线性模型等方面取得独创性成果。在光学像心理物理实验研究方面开展了国内首创性的工作。他对非相干光学信息处理及彩虹全息技术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被誉为“现代白光信息处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复物体的位相恢复研究中提出多种光学方法,开创了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所研制的CdSe(硒化镉)液晶光阀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在超分辨光学成像、光栅衍射矢量模态理论,高速光学多通道模/数变换、变换光学和人工媒质材料等研究中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多年来他亲自指导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二十多名,毕业生在国内外光学工程领域做出很多贡献,指导的博士论文获选2009年和2013年分别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所主讲的“光信息技术”课程获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



实验室副主任:朱亦鸣 


朱亦鸣(1979-):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2002年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攻读学士学位。2003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先端研究所工作;2004-2008年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在东京大学电子工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获得电子工学博士学位。


2007-2008年,在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进行了短暂的工作。2008年底进入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加入了庄松林院士领导的上海理工光电研究院,进行超快光学、超快电子学、太赫兹技术应用三者交叉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同年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作为客座教授。2010年起,担任上海理工大学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一职。2011年10月起,同时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特聘客座研究员。2012年起,担任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兼上海市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13年10月起,同时作为中国计量学院特聘客座教授。


朱亦鸣教授2008年荣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9年荣获上海市“浦江人才”称号,2012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并于2012年获得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2013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09年朱亦鸣教授应德国科堡应用科技大学邀请,前往德国科堡为其硕士研究生进行授课。2012年主讲课程获得上海市全英示范性教学课程。2013年被选举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和“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目前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SCI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Group系列新刊物Light和Scientific Report上的论文各1篇,2区及以上SCI论文20余篇;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及地方课题项目二十余项,其中包括主持1项国家863计划,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子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2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项等。成员:



经过多年的交叉融合建设,上海市现代光学系统实验室积聚了一支以庄松林院士为带头人,由50余名教授,副教授与青年博士为主体的结构合理,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研究团队于2010年5月获2007-2009年度上海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并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优秀团队称号(推荐)。